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厂医务室里飘散着淡淡的消毒水气味。林磊坐在诊桌前的木凳上,伸出左手,手背上有一道不深不浅的划伤,渗着血珠。

“怎么弄的?”丁秋楠轻声问着,用镊子夹起酒精棉球。

“车间里收拾铁屑,不小心划了一下。”林磊回答得轻描淡写。其实他是故意弄出这个小伤口的——这是他能想到的,最不引人注意地来医务室的理由。

丁秋楠点点头,熟练地为他清洗伤口、上药、包扎。她的动作轻柔而专业,手指偶尔碰到林磊的皮肤,带着医务工作者特有的凉意。

医务室里很安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车间机器轰鸣声。丁秋楠低头处理伤口时,林磊能看见她微微颤动的睫毛和专注的神情。

“好了。”丁秋楠剪断绷带,打好结,“这两天别沾水,每天来换一次药。”

林磊站起身:“谢谢丁大夫。”

就在他转身要离开时,丁秋楠忽然轻声叫住他:“林师傅...”

林磊回头,看见丁秋楠似乎欲言又止。她走到门口,朝走廊两边看了看,确认没人,这才轻轻关上门。

“林师傅,”她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你最近...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

林磊心里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丁大夫为什么这么问?”

丁秋楠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翻到某一页,指着上面的一行字:“这两天,有好几个人来医务室,都旁敲侧击地问起你。”

林磊凑近看去,只见本子上简略地记着几个名字和日期,后面跟着“打听林磊”、“问林磊是否常来医务室”等字样。

“都是谁?”林磊问。

丁秋楠指着一个名字:“这个,一车间的刘海中,昨天来的,说是腰疼,但问了半天你的事。”她又指着另一个名字,“这个,许大茂,前天来的,感冒拿药,也拐弯抹角地问你最近忙不忙,常去哪里。”

林磊的心沉了下去。刘海中找他麻烦不算意外,但许大茂也掺和进来,事情就不简单了。

“他们还问什么了?”

丁秋楠犹豫了一下,声音几乎低不可闻:“许大茂问...问你是不是常去图书馆,都和什么人接触...还问你是不是经常晚上出去...”

林磊的眉头皱了起来。许大茂这是盯上他了,连他的行踪都在调查。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丁大夫。”林磊真诚地说。

丁秋楠摇摇头,眼神中带着担忧:“林师傅,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技术也好...但是现在这形势...你还是小心些为好。我听说...”她顿了顿,似乎在下决心,“我听说有人要写你的大字报。”

“大字报?”林磊的心猛地一跳,“什么内容?”

“具体我不清楚,只隐约听到几句,说什么‘技术至上’...”丁秋楠说,“你最近是不是又搞什么技术革新了?”

林磊想起前几天解决军工车间热处理难题的事,点了点头。

“那就是了。”丁秋楠叹了口气,“现在出风头不是好事。有些人正愁找不到典型呢...”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丁秋楠立刻收起本子,提高声音说:“好了,记得明天来换药。伤口不要沾水啊!”

门被推开,另一个厂医带着病人进来了。丁秋楠朝林磊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快走。

林磊会意,道了声谢就离开了医务室。

回到车间,林磊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丁秋楠的提醒证实了他的预感——刘海中他们果然在暗中策划着什么。

下午干活时,他格外留意刘海中和许大茂的动向。果然发现这两人时不时凑在一起低声说话,看见他过来就立刻分开,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下班铃响后,林磊故意磨蹭了一会儿,等大部分工人都走了才离开车间。没想到在厂门口又碰见了丁秋楠,她推着自行车,似乎在等人。

“丁大夫,还没下班?”林磊打招呼。

丁秋楠看看四周,快速塞给林磊一张纸条:“回去再看。”说完就骑上车走了。

林磊把纸条攥在手心,直到回家关上门才展开。上面是丁秋楠工整的字迹:

“明日下午两点,图书馆后墙可能有大字报,早做准备。小心刘、许二人。——秋楠”

林磊的心一沉。明天下午两点...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他烧掉纸条,坐在桌前沉思。大字报的内容无非是批判他“只专不红”、“走白专道路”,这些他都有心理准备。关键是该如何应对。

硬顶肯定不行,那正好落人口实。否认也没用,他的技术好是全厂公认的。最好的办法可能是...以退为进。

林磊铺开纸笔,开始起草一份“检讨书”。语气要诚恳,态度要端正,但核心思想必须明确——技术是为生产服务的,生产是为国家建设服务的。

写到深夜,一份看似检讨实则申辩的文稿完成了。林磊仔细收好,准备见机行事。

第二天上班,林磊格外注意刘海中和许大茂的动向。这两人果然神色异常,时不时交换眼神,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中午在食堂,许大茂故意坐到林磊旁边:“林师傅,听说你昨天去医务室了?手怎么了?”

林磊亮出包扎的手背:“小伤,不碍事。谢谢许师傅关心。”

“可得小心啊。”许大茂皮笑肉不笑,“咱们工人最重要的就是这双手。不过话说回来,林师傅技术这么好,就算手受伤了,光动嘴指导指导也能顶半边天啊!”

这话里的讽刺意味再明显不过。林磊只是笑笑:“许师傅过奖了,我还要向大家多学习。”

下午一点半,林磊借口去图书馆查资料,提前离开了车间。他并没有真的去图书馆,而是在厂区绕了一圈,最后来到办公楼前的小广场。

果然,两点整,几个工人抬着一块贴满大字报的木牌来到广场最显眼的位置。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刘海中。

“来看看来看看!”刘海中高声吆喝着,很快就吸引了一群人围观。

林磊混在人群中,看着那张专门针对他的大字报。内容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围观的人们议论纷纷,有人摇头,有人沉默,也有人附和。

就在这时,林磊分开人群走上前去。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站在大字报前,认真地看起来。

“刘队长,”林磊转向刘海中,语气平静,“感谢同志们对我的批评帮助。这张大字报写得很及时,很深刻,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刘海中没想到林磊是这个反应,一时愣住了。

林磊从口袋里掏出昨晚写好的“检讨书”:“针对同志们的批评,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写了这份检讨。请刘队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说着,他大声念起检讨书。通篇语气诚恳,承认自己“过于注重技术”、“政治学习不够”,但核心都在强调“技术为生产服务”的重要性。

围观的人群中,不少老师傅纷纷点头。大家都明白,没有技术哪来的生产?但在这个特殊时期,没人敢公开说这话。

林磊念完检讨,又转向刘海中:“刘队长,我请求继续留在生产岗位上,用实际劳动来改正错误。请您和同志们监督。”

这番话滴水不漏,既接受了批评,又保住了岗位。刘海中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能勉强点头:“既然你认识到了错误,那就以观后效吧。”

风波暂时平息了。人群散去后,林磊看见丁秋楠站在不远处,朝他微微点头,眼中带着赞许。

回到车间,王师傅偷偷对林磊竖起大拇指:“小林,应对得漂亮!”

林磊笑笑,没说什么。他知道,更大的挑战可能还在后头。

但有了丁秋楠这样的朋友暗中相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窗外,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温暖的光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