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林磊日复一日的钻研、囤积和低调处事中悄然流逝。厂里运动的风潮时起时伏,但生产任务却从未真正停止,尤其是那些带着“军工”、“援外”标签的紧急订单,更是无人敢轻易耽搁。这也使得技术过硬的工人,始终拥有着一片不容忽视的立足之地。
又到了一年一度技术等级考核的时候。往年,这可是厂里的头等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工资待遇和脸面林磊却心如止水。他早已将报考六级工的材料递了上去。对他而言,这并非为了出风头,而是技术道路上水到渠成的一步,是对自己能力的正式确认,也关系到更实际的收入提升和资源获取权限。至于外面的风风雨雨,他自有应对之道。
考核日设在周日,借用了一个相对安静的车间进行。来参加六级工考核的人不多,全厂也不过十余人,多是些经验丰富的中年老师傅。林磊的出现,显得格外年轻扎眼。
主持考核的是厂里一位靠边站但仍被请出来负责技术把关的退休八级老工程师,以及生产科的一位副科长。几位尚未受到冲击的七、八级老师傅担任现场考评员。气氛严肃而压抑。
理论考试环节,林磊下笔飞快。那些关于机械原理、材料力学、复杂工艺编制的试题,在他系统学习和大量实践积累的知识面前,显得并不困难。他答题条理清晰,论述严谨,甚至在某些工艺优化问题上,提出了让老工程师都暗自点头的新颖思路。
实操考核才是重头戏。考题是加工一个结构复杂、精度要求极高的复合夹具基座,包含了车、铣、钻、磨多种工序,公差要求都以“丝”(0.01毫米)计。
几位老师傅拿到图纸,都面色凝重,仔细计算着加工步骤,生怕一步错步步错。
林磊却只是快速浏览了一遍图纸,脑海中瞬间就构建出最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甚至连刀具选择、切削参数、如何利用现有设备保证形位公差等细节都已清晰呈现。【匠心成长系统】带来的强大计算分析能力和经验库,在此刻显露无遗。
他走到分配给自己的那台老式国产铣床前,不慌不忙地检查设备、校准精度、挑选和刃磨刀具。他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沉稳而精准,带着一种特有的节奏感,仿佛不是在参加一场压力巨大的考核,而是在进行一场优雅的技术表演。
切削液喷洒,刀尖与金属碰撞发出均匀的嘶鸣。林磊的眼神专注,双手稳定地操控着进给手柄,时不时停下来,用千分表、量规进行精密测量。他的每一次测量结果都几乎与理论值完美吻合,引得旁边的考评员忍不住凑近观看。
最终,当林磊将加工完成的所有零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夹具,并将标准检验棒严丝合缝地插入定位孔时,几位考评员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叹。
负责最终检验的老工程师亲自拿着量具上前,反复测量了多个关键尺寸和形位公差。
“主轴孔同心度,0.005毫米。”“底面平面度,0.008毫米。”“各定位销孔公差,均在0.015毫米以内。”
他报出的每一个数据,都远超六级工的考核标准,甚至达到了更高等级的要求!
现场一片寂静。几位一同参考的老师傅看着林磊的作品,再看看自己手中或多或少有些瑕疵的工件,不由得露出苦笑和佩服的神情。差距,太大了。
老工程师放下量具,看着林磊,脸上露出难得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林磊同志,手艺扎实,心更细。好,很好!”
结果毫无悬念。甚至不需要评议,成绩当场就已明确。
几天后,考核结果大红榜贴出。林磊的名字高居六级工通过名单首位,评语上写着“技术精湛,表现突出”。
消息传开,在厂里却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似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连那些最喜欢嚼舌根的人,也说不出什么酸话来——毕竟,人家是连进口机床都能修好、得到部里表彰的人,考个六级工还不是手到擒来?
车间主任拍拍他的肩膀,说了句“好好干”。副厂长见到他,也难得地点头笑了笑。
四合院里,听闻消息的易中海、刘海中等人,只是脸色更加阴沉了几分,却再也生不出前去“道贺”或者试图“拿捏”的心思。那纸认罪书和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像无形的屏障,将他们隔绝在外。
林磊平静地领回了新的工资等级证明和那枚代表着六级钳工身份、可以领取更多劳保用品和特殊物资配额的小小徽章。
【技能等级提升至:六级钳工。综合奖励结算中…】【获得:《高强度合金钢热处理工艺详解》】【获得:成就点80点】【系统空间微幅优化,空间内物品检索与取用效率提升10%。】
技术的提升,系统的奖励,一切都顺理成章,波澜不惊。
但林磊知道,这看似平静的晋升,是他用无数次深夜的钻研、冒着风险解决难题、以及精准应对复杂人事换来的。六级工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外面的风越来越急,他需要这身更加厚实的“技术铠甲”,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大挑战。
他将徽章擦亮,仔细收好。目光投向窗外,天色有些阴沉,似乎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