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居:从北极圈开始打野 第93章 试下水

作者:辣子肌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2:03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顾宇脱下雨蓑,小心翼翼地挂在庇护所的木架上。

这件凝聚着心血的防雨装备,是他接下来探索雨林的重要保障。

但光有雨蓑还不够,要顺着河谷向下游探索,必须有一艘能承载物资和自身重量的木船,还要有趁手的鱼竿,他打算来个船钓。

他对着镜头拍了拍手掌:“接下来,咱们先造‘探索号’木船,再做一根耐用的鱼竿,等一切准备就绪,就向着河谷下游出发!”

制作木船的第一步是寻找合适的木材。

顾宇需要一棵直径至少五十厘米、长度八米的完整树干,木材既要坚硬耐撞,又不能过于沉重,否则无法在水中灵活航行。

他扛着工兵铲,沿着河谷向上游寻找,连续走了两个小时。

终于在一片原始森林边缘,发现了一棵枯死的娑罗双树。

树干笔直挺拔,没有分叉,粗细正好符合要求,且枯死时间不长,木材内部干燥,没有腐烂迹象。

“就是它了!”

顾宇兴奋地绕着树干转了一圈,用手敲击树干,发出清脆的“咚咚”声,证明木材质地紧实。

但砍伐这棵大树绝非易事,树干底部直径超过六十厘米,普通工具根本无法撼动。

他先在树干底部刻出一个倾斜四十五度的切口,然后将工兵铲插入切口,用石块反复敲打铲背,一点点将木材凿断。

阳光毒辣,汗水顺着顾宇的脸颊流进眼睛,刺痛难忍。

他每隔半小时就休息十分钟,喝口水,吃点腊肉干补充体力。

从清晨一直忙碌到黄昏,手臂震得发麻,手掌磨出了水泡,才终于听到“咔嚓”一声脆响,树干轰然倒地。

顾宇赶紧躲开,看着树干平稳地落在腐叶层上,没有受损,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可是制作木船的核心材料,一旦摔坏,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接下来的难题是将树干运到河谷岸边。

八米长的树干重约五百公斤,仅凭顾宇一人根本无法搬动。

他灵机一动,想起之前学过的“滚木法”,在树干下方垫上十几根光滑的圆木。

随后用工兵铲撬动树干,让树干顺着圆木滚动,他则在一旁不断调整圆木位置,引导树干向河谷方向移动。

这个过程耗时两天,期间他多次被圆木绊倒,小腿被树枝划伤,却丝毫不敢懈怠。

尤其是经过一片陡坡时,树干突然加速下滑,眼看就要撞向一块巨石。

顾宇眼疾手快,迅速将两根粗木塞进树干下方,减缓下滑速度,又用藤蔓将树干固定在陡坡上,才避免了意外。

“真是步步惊心!”

他对着镜头苦笑,手臂上的伤口还在渗血,却丝毫不在意。

只要能把树干运到河谷,这点伤不算什么。

终于将树干运到河谷岸边,顾宇开始掏空树干内部,制作船身。

他先用工兵铲在树干顶部刻出船身的轮廓,长六米、宽一米二、深四十厘米,确保能容纳一人和足够的物资。

然后用工兵铲和小石块,一点点将树干内部的木质挖空。

挖木时要格外小心,既要保证船身宽敞,又要确保船壁厚度均匀,防止航行时断裂。

每天制作,顾宇手掌的水泡破裂后结成厚厚的茧,七天后,一艘独木舟的雏形终于显现。

但顾宇并没有停下,他知道木船的防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他从储物架上取出之前收集的橡胶树汁液,均匀地涂抹在船身外侧和内侧。

待橡胶干燥后,形成一层透明的防水膜,能有效防止河水渗入船内。

为了增强稳定性,他还在船身两侧,用藤蔓捆绑了两根粗木作为“舷外支架”,这种设计能让木船在遇到激流时不易侧翻。

船头和船尾则被打磨成流线型,减少水流阻力。

最后,他在船内铺了一层柔软的棕榈叶,放上雨蓑、陶壶、急救包和腊肉干,木船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

可就在顾宇准备下水的前一天,天空突然阴沉下来,远处传来沉闷的雷声,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他赶紧将木船拖到高处,用棕榈叶覆盖好,又在周围挖了排水渠。

若是木船被雨水浸泡,木材会膨胀变形,之前的防水处理也会失效。

“看来只能等雨停了。”

顾宇无奈地摇摇头,每天去检查木船和天气情况,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一天后,雨终于停了,河谷水位逐渐下降,水流恢复平缓。

顾宇推着木船走进浅水区,解开固定的藤蔓,轻轻一推,木船顺着水流缓缓漂向深水区。

他纵身跳上船,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竹桨,用力划向河心。

木船平稳地在水面航行,舷外支架有效防止了侧翻,橡胶防水膜滴水不渗。

顾宇兴奋地对着镜头大喊:“‘探索号’,起航!”

木船虽已就绪,一根耐用的鱼竿必不可少。

顾宇回到营地,开始制作鱼竿。

他在竹林里挑选了一根直径约三厘米、长度五米的楠竹。

楠竹韧性强,不易折断,且重量轻,方便在船上使用。

他用兵工铲将竹节打通,只保留顶端和底部两个竹节,在顶端钻了一个细小的孔,用来穿鱼线。

鱼线的制作费了些周折,普通藤蔓纤维太粗,容易磨断,且不防水,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腐烂。

顾宇想起之前在溶洞附近见过的“水藤”,这种藤蔓内部的纤维细腻坚韧,浸泡后更具弹性,且防水性强。

他特意往返溶洞一趟,采集了足够的水藤,将藤蔓外皮剥去,取出内部的纤维。

用石器反复捶打软化,再分成细股,搓成直径约一毫米的鱼线,长度足有二十米。

鱼钩的制作则还是用兽骨,在尾部钻小孔,穿入鱼线,一个简易却耐用的鱼钩就完成了。

为了增加钓鱼成功率,他还准备了特制鱼饵。

将红薯粉制成面团状,这种鱼饵对亚马逊河的脂鲤、银龙鱼吸引力极强。

顾宇带着鱼竿来到河谷岸边试钓,他将鱼饵挂在鱼钩上,用力将鱼线抛向河心。

不过五分钟,鱼线就传来明显的拉力,他迅速收线,一条半公斤重的脂鲤被钓了上来。

“完美!”

他兴奋地将鱼放进竹制鱼篓,心里踏实了不少,有了这根鱼竿,他就能体验船钓了。

一切准备就绪,顾宇推着“探索号”木船先试一试。

木船顺流而下,两岸的雨林飞速后退,高大的望天树直插云霄。

色彩斑斓的鹦鹉在枝头鸣叫,偶尔能看到猴子在树冠间跳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一边划桨,一边观察周围环境,哼着小曲,享受着探索的乐趣。

航行约两小时后,前方的河谷突然变窄,水流开始变得湍急。

水面出现大量漩涡,两岸的岩石裸露在外,形成一道道天然的“暗礁”。

“不好,是激流区!”

顾宇心里一紧,赶紧调整船身方向,让船头正对激流,用竹桨用力划水,试图控制船的速度。

但水流太急,木船像一片叶子,被激流裹挟着冲向暗礁,眼看就要撞上一块巨大的岩石。

顾宇猛地将竹桨插入水中,用尽全身力气将船身向一侧推开,木船擦着岩石边缘划过,船身被撞得剧烈摇晃,他死死抓住船舷,才没有掉进水里。

“太险了!”

顾宇靠在船舷上,大口喘着气,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他不敢停留,继续向下游航行,约一小时后,河谷再次变宽,水流恢复平缓,前方出现一片开阔的湖泊。

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周围生长着大片水生植物,看起来格外宁静。

顾宇将木船划向湖边,打算休息片刻,补充体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