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朱元璋因为锦衣卫而产生的烦恼,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仅仅是三日之后,一份新的日记内容,再次悄然地摆在了他的御案之上。

这一次,不再是由云奇抄录。

而是那本水火不侵、刀剑不伤的“天启宝典”的原物。

它被放置在一个由上好金丝楠木打造的、内衬黄绫的秘匣之中。每日清晨,由云奇亲自呈到他的面前。

他缓缓地打开了日记,想看看那个年轻人,在发泄完对“锦衣卫”的愤懑之后,又会有怎样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

【洪武十五年,五月十八,阴。】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锦衣卫的问题。光是批判没用,作为一个工程师,我的习惯是在指出一个‘BUG’之后,必须再给出一个能解决这个‘BUG’的‘补丁’方案。】

朱元璋的目光在纸页上微微一顿。

他知道,触及根本的东西来了。

【想要解决锦衣卫的问题,根源其实不在锦衣卫本身,而在于那个废除了丞相之后所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

【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一人之手。这看似是皇权的巅峰,实则是将皇帝变成了一个最脆弱的‘单点’。所有的信息都只通过他一人处理,所有的决策都只由他一人做出。一旦他被蒙蔽或者他犯了错,那么整个帝国都将为他一个人的错误而付出毁灭性的代价。】

【所以解决问题的核心不是去削弱锦衣卫这把‘刀’。】

【而是要为皇帝重新打造一个更高效也更安全的‘决策辅助系统’!】

“决策辅助系统?”

朱元璋的目光在这个闻所未闻的词汇上停留了片刻,眉心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旋即恢复如常。他不动声色地继续看了下去。

【当然想要让朱元璋这个对‘丞相’二字已经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了的家伙,再重新设立一个类似于‘中书省’的机构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这个方案必须满足三个前提。】

【第一它绝不能叫‘中书省’更不能有‘丞相’。】

【第二它绝不能拥有独立的行政权力,不能成为一个新的‘权臣’温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的存在不仅不能削弱皇权,反而要让朱元璋觉得自己的皇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和巩固!】

朱元璋的气息稍稍一滞。

此子竟能将他的心思揣摩得如此透彻,条条框框皆直指他内心最深处的顾虑。

他心中冷哂,倒要看看,这世上是否真有如此严丝合缝的“制度设计”。

他翻开了下一页。

他的目光触及下一页时,骤然定格。

只见那纸页之上,并非文字,而是一张结构森严、逻辑缜密得近乎可怕的……

——《大明中央核心决策流程图》。

图纸的最顶端是一个用朱砂红圈圈起来的至高无上的位置,上面写着两个字——

【御前】

而在【御前】之下则分出了三个平行的分支。

最左边是一个名为“五军都督府”的方框。

中间是一个名为“六部”的方框。

而最右边则是一个名为“都察院”的方框。

这代表着大明朝目前最核心的“军、政、法”三大权力体系。

而真正让朱元璋感到震撼的是,在这三个方框的下方,陈立用虚线画出了一个全新的将这三个体系都囊括了进去的巨大方框!

方框的名字极其拗口却又充满了某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五军都督府暨六部联席参议廷】!

“联席……参议廷?”朱元璋的指尖划过这个陌生的词缀,低声沉吟。

他继续往下看,只见在那方框的旁边,陈立用小字写下了详细的注解。

【核心思路:】

【这个‘联席廷’不是常设衙门,而是一个临时的‘议事平台’!】

【其成员皆为兼职!无固定属官无独立预算!其存在与否其价值大小,完全依赖于皇帝的‘召集’!】

【如此则可从根源上杜绝其尾大不掉形成新权臣之可能!】

看到此处,朱元璋的眼中终于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亮光。

无衙、无属、无财权……这几点,精准地击中了他最核心的权术逻辑。此子,竟能窥破至此。

他面色如常,唯有指节无意识地叩了下御案,目光再度沉向那图纸。

只见在图纸的最下方还有一个独立的被涂成了黑色的方框。

——【锦衣卫】

而从这个黑色方框中伸出了一支粗大的黑色的箭头。这支箭头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直接指向最顶端的【御前】,而是指向了那个巨大的名为【联席参议廷】的方框!

而在那箭头的旁边同样写着一行让他都感到心惊肉跳的注解!

【运作流程:】

【凡涉及重大军事(如北伐)、财政(如盐税改革)、人事任免(如布政使级别)及由锦衣卫上报的重大刑狱案件,必须先交由此‘联席廷’进行合议!】

【廷议之后须给出至少两种以上的处理意见(此为‘票拟’),并陈明其各自的利弊。】

【最终再将这几种方案连同原始卷宗一同上呈御前!】

【由皇帝进行最终的‘批红’裁决!】

朱元璋的目光在那黑色箭头与注解间来回扫视,一股彻骨的寒意,自脊柱悄然升起。

原来如此。

这并非削弱,而是要将他手中的利刃,锻造成悬于整个朝堂之上的……国之重器。

这哪里是什么“削弱”锦衣卫?

这分明是在将锦衣卫这把原本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私刃”,变成了一把悬在所有顶级文武勋贵头上的“公器”!

从此以后锦衣卫查到的任何大案要案,都不再是他朱元璋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联席廷”的事!那些文官那些武将那些御史都将亲眼看到那些罪证!他们都将亲口说出自己的意见!

而他朱元璋则可以高高在上地听取各方的汇报权衡所有的利弊,然后再以一个最“公正”最“英明”的“最终裁决者”的身份,落下那决定生死的一子!

这已经不是什么“分权”了!

这简直就是一种更高明的“集权”!

他将所有的“黑锅”都甩给了那个“联席廷”,而他自己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良久,朱元璋的唇角牵起一丝极淡、却深不见底的弧度。

“好一个‘联席参议廷’。”

他的目光如同审视一件绝世瑰宝,反复流连于那图纸之上,其中蕴含的权术与平衡,令他心潮暗涌。此物,确是一份足以撬动乾坤的厚礼。

他知道这个年轻人送给了他一份何等惊世骇俗的“大礼”!

他沉吟片刻,方缓缓翻开了最后一页。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会用怎样一番说辞来“包装”他这个充满了权谋和算计的“险恶”用心。

只见那最后一页上写着一行充满了“忠君爱国”之情的总结陈词。

【核心说辞:】

【唉,想了半天,这套东西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本质上,就是搞了一个‘超级内阁’的雏形,让文官、武将、监察这三拨人,先在下面,狗咬狗地吵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这样一来,信息渠道就多了,不容易被单一的权臣(或者像锦衣卫这种特务头子)蒙蔽。各种方案的利弊,也能摆在台面上说清楚。】

【最终,那个坐在龙椅上的老朱,就能舒舒服服地,当一个,只需要做选择题的‘最终拍板人’。既省心,又安全,还能显得自己特别英明神武。】

【这叫什么?这就叫,把所有人的智慧,都变成皇帝一个人的智慧。把所有的风险,都分摊给下面吵架的大臣。】

【嗯,这么一想,这套方案,简直是太适合朱元璋这种,掌控欲爆棚,又累得跟狗一样的‘劳碌命’皇帝了!】

【我可真是个小天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