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我是建文?

朱宁好不容易接受了自己穿越这个事实,结果却发现自己竟成了朱允炆!

“我靠,这完犊子了!”

朱宁现在也不知是感叹自己运气好,还是运气衰了。

说他大难不死吧,可并没有后福!

毕竟,他现在是建文帝朱允炆!

你问我朱允炆是谁?

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有一个人有一件事大家肯定都是清楚的。

朱棣,靖难!

没错,就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朱棣!

朱允炆是不出名,可是因为朱棣,因为靖难之役他也算是名垂青史了。

当然,这一切都要归根于朱允炆的昏庸以及他身边的那些大聪明。

你说你削藩就削藩嘛,慢慢来不行?

结果可倒好,逼死了湘王,逼急了燕王!

最搞笑的还是,居然听信那群大聪明的谗言,让李景隆这个草包去带兵,五十万还打不赢人家5万。

最后竟然在南京城内还有十万大军的情况下,开城投降了……

这尼玛,想到这里朱宁气不打一处来,自己是造了什么孽啊!

随着脑海中的记忆不断接收,朱宁的脸色也愈发沉重起来。

他叹了口气,朱允炆!

运气是真不好啊,让他穿越成朱祁镇都比朱允炆要好啊!

朱允炆此时面临的局面,可以说是地狱开局了。

开局靖难,就问你怕不怕?

不过此时朱允炆心里也有一丝侥幸,还好靖难刚刚开始,耿炳文还未战败,似乎还有的救!

正在他迷迷糊糊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声音。

“陛下,陛下!”近侍王铖进入寝宫,语气中有些焦虑。

闻言,瞬间一股不好的念头涌上朱允炆的心头。

该不会是耿炳文战败了吧?

“何事?”朱允炆此时内心也是百感交集。

王铖小心翼翼走过来,低声说道:“长兴侯前线吃了败仗,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橙在殿外求见陛下!”

朱允炆一听,果然如此!

“宣!”朱允炆也没有迟疑,当即就宣二人进来。

既然人家来都来了,也不好抹人家面子,毕竟这可是“大功臣”啊!

“二位爱卿有何事禀报?”二人来到御前之时,朱允炆故意问道。

“回禀陛下,臣有要事禀报,长兴侯领兵无方,臣请陛下令大理寺议长兴侯兵败之罪!!”黄子橙首当其冲说了出来。

紧接着,齐泰也开口道:“臣认为不妥,眼下还不是治罪的时候,此时长兴侯正在真定于燕庶人对峙,如果治罪岂不是把长兴侯推向了燕庶人那边,后果不堪设想啊!”

“臣以为,应当立即遣返长兴侯,并重新选任大将军!!”而黄子橙则是坚定了他的主张。

而黄子橙则是坚持他的主张,“臣认为不妥,臣请陛下三思!”

朱允炆望着二人,最后目光停留在了黄子橙身上,面无表情的问道:“爱卿认为,何人能担此重任?”

黄子橙一听,面色一喜,当即便回道:“回陛下,臣举荐曹国公李景隆,曹国公乃是祁阳武靖王李文忠的儿子,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啊!”

“齐爱卿觉得如何?”朱允炆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向一旁的齐泰。

毕竟,齐泰可是兵部尚书,朱允炆也想看一看这二人是不是真的如传言那般,是个大聪明!

谁料,齐泰竟想也没想的便回答道:“臣附议!”

好家伙,这么没有立场的吗?刚不还坚持自己的立场?现在就同意了?

合计着,来跟自己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朱允炆忍了忍翻白眼的心思,当即也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绝对不能再信任这两个憨货的,不然自己可真的要嗝屁了。

于是乎,朱允炆起身,做出了他来到大明的第一个决定:“明日早朝,再行商议!”

随后,和蔼可亲的望着齐泰与黄子橙,说道:“二位爱卿认为如何?”

“陛下圣明!”齐泰和黄子橙见状,急忙跪下。

他们权以为,朱允炆是认可了他们的建议,要在明日早朝拍板他们的建议。

“好了,退下吧!”说完,朱允炆就摆了摆手,让二人退下。

在二人心怀激动的离开后,朱允炆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一阵冷笑:“我要是信了你们,我可真就是大棒槌了!”

二人走后,朱允炆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似乎无人可用,以至于很多事情都不太方便了。

在朱允炆登基之时,锦衣卫就没了,如果没记错的话,朱允炆输朱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情报上面。

其中,似乎还有自己身边人的影子。

“王铖,找信的过的人,悄悄的去郭英和瞿能府上,让二人乔装打扮一番,你把人给朕弄进来,要速度!”随后,朱允炆便对王铖吩咐道。

收到圣喻,王铖丝毫不敢怠慢,迅速的就准备去了。

对于王铖朱允炆还是放心的,历史上王铖可是对朱允炆为数不多的忠心之人之一。

至于为什么要秘密进行,那是因为在这皇宫内不知有多少朱棣的眼线,朱允炆此举只是不想打草惊蛇而已。

而郭英和翟能二人,则是朱允炆通关靖难之役,干掉朱棣的关键人物。

翟能是蓝玉提拔的将领,所以其实瞿能身上有着和蓝玉相似的性格。两人的作战风格也是很相似的。

后来,当耿炳文被李景隆取代,不能得到任用的时候,李景隆又接连战败,此时瞿能终于忍无可忍,他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疯狂的攻击。

其实此时,瞿能的攻击已经快要攻破了城防。因此,在这个时候,如果李景隆能够前来助阵,其实就能够胜利。

可偏偏“朱允炆”不信任他,李景隆那个草包也自以为是。

最终结果就是,稳赢的局面硬生生的被他们搞得稀碎。

至于郭英,那可是朱元璋都赏识的武将,也是十分重视的人才,他可是朱元璋专门留给朱允炆对付朱棣的,可我们的“朱允炆”大聪明宁愿动用草包李景隆都不愿意动用郭英。

“陛下,魏国公求见!”小太监通报着。

徐辉祖?他来作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