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成汉也是汉,兴汉! 第150章 卷末总结

作者:材官校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4:45
最新网址:www.wuquge.com

第二卷也总算写完了,根据读者大大们的评论和小说数据,汇报下几个点吧。

.

一、第二卷的剧情无聊透顶

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这一卷确实写的有些无聊了。T.T

这一卷主要的想法,其实是有两个。

一是完善刘麟的人设,二是从头创立政权,打造根据地好上位掌权。

读者大大如果有留意可能会发现,小弟本来的打算,是把刘麟的人设捏成一个小号的迷你版的三祖合一。

太祖高皇帝的“无可无不可”。

光武皇帝的“文武双全、仁义俱佳”。

昭烈皇帝的“弘毅宽厚、心怀黎庶”。

但说实话,这三个,没一个好塑造的!

T.T

这一卷,就是打算复刻一下汉光武帝的文治,建立起一个有着成熟执政思想、执政理念以及政治惯例的政权,而不再是个随便凑起来的草台班子。

之前自己没上手写,看其他作者的小说,就一直有个疑问。

感觉网络历史小说里,写的最多的就是武功,其次是风华,然后是宫廷政治、办公室政治,写文治的少之又少。

但明明文治才是为政者最为重要,也是真正在解决社会主次矛盾的一方面。

刘秀的历史评价如此之高,原因之一就是他几乎从中央到地方全部改革了一遍,还完美稳住了地方和中央没有出大乱子,虽然后世常说,他姑息了世家外戚,但政治没有完美的,刘秀能做的,已经是绝绝绝大部分人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度了。

现在,自己上手写了之后才发现,难怪刘秀故事的传颂度这么低,也难怪大家都不写....这是真难写,真无聊啊!

水平不够的情况下,越写越写不动,越写越枯燥,甚至写的小弟自己都有些怀疑自己了。

唉,这次长教训了,在水平练出来之前,应该会把这些东西尽可能的略写。

虽然勉强也算写过来了,但写的不好,让不少读者大大看得无聊了,在这轻轻跪下了。T.T

.

二、关于更新。

因为工作的原因假期变成了一更,最后实在扛不住断更了一段时间。

假期结束后,时间够了,准备悄悄咪咪的回来继续写,但又被领导告知,需要写本子了....所以前几天也是一更兽的状态...

但,切是不会切的,这辈子不可能切的,太监是不可能当的!

而且,以后的几卷不再侧重写文治,还是会老老实实的去写武功,所以不需要再查很多很多的文献资料,会顺畅很多,因此悄悄立个flag:不会再断更了。

最后就是关于上架。

本来写到20万字的时候,编辑大大就说可以上架了。

但那时工作太忙,怕自己都写不过来。

如果上架了,读者大大们花了钱,结果我却没坚持下来,让读者大大们看了个太监,那岂不是花钱买糟心。

所以就没上架,一直断断续续地把免费字数从20万写到了30万...

现在看情况,本子应该能一把过,所以有时间把稿子攒起来,好好琢磨剧情搞搞上架了。

到时候看看还有读者大大们在看么...要是还有在看小弟的,就来个上架十更诶嘿嘿。

.

————————————————

————以下是关于一些问题的QA,不感兴趣的读者大大可以直接跳过————

————————————————

三、关于一些问题的解释。

(1)西晋社会风俗和政治氛围还原度的问题。

有的读者认为写的不像是士族门阀政治。

这个正文中已经有阐述,西晋是一个十分“凑合”的政权,也是政治风向从汉末皇权向东晋南北朝门阀转变的过程。

比起东晋南北朝,西晋其实更像是汉末的延续。

不说别的,西晋的顶级能臣,张华,出身范阳张氏,虽然号称是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但他可是妥妥的寒门。“华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可这种人在西晋做到了太常、司空这样的高位。反观东晋南北朝,仅仅是因为出身寒门,北朝出使南朝的使臣李彪,竟然被挡在了大殿之外。

只这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两个时期政治生态的不同,更不用说东晋南北朝还有更多离谱操作了。(对这个感兴趣的,可以参考田余庆教授的《东晋门阀政治》)

(2)田制改革是不是理想化。

首先小弟先跪下,真的要先跪下。

因为下面的内容有不少小弟的个人情绪,实在是被一些很无奈的质问和指责式的指点,搞得心态大崩。

先说一个不讨喜的,两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田制改革,是必须要进行的,如果不改革到位,将永远是下一个晋朝或者大号的南北朝。

至于改革可行性,不少读者会有质疑。

这个从两方面说。

一是理论,请不要再说什么科举、土断和均田制了....尤其是均田制,这个确实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可能是高中历史课本的原因,没有明确指出,这个东西适用社会环境非常之窄,需要的配套政策非常之多!尤其是露田还受,就真就是个美妙的扯啊....若是有感兴趣的,请参考东魏、北齐、西魏和北周均田制落实的对比,以及唐朝均田及府兵制快速崩溃的研究。

至于科举制,那个更多的只是一个配套政策而已.......南北朝有过很多诸如五门策问之类的考试选拔制,但无一例外都未能尽功。所以没有解决社会根本矛盾的田制改革作为主导政策,想靠一个科举制就干翻世家门阀政治,那是古早时期历史穿越小说的套路,难免有些太看不起士族那些人了....

至于为什么选定永佃制,因为永佃制对于西晋来说,至少是根据后世的实践结果和理论探讨,个人认定还是很适配的,甚至比南宋元明更加适配,尤其是还挪了税警等做为配套政策,其可行性和政策弹性会更高。只是咱这毕竟只是本小说啊,就合理性而言,对付一本小说故事已经是远远够的了,如果真的要写其具体细则会很多,那就成了掉书袋了。所以,就只是挪了其中几个点在麈谈中做了问答体现。

政治经济尤其是封建时期的政治经济,有非常非常多反常识的地方,真的是以“肯定”“怎么可能”是无法讨论的,需参考已有的史料、论证、训诂和数据分析来进行,读者大大们有疑问的,可以和小弟私聊,如果能分说清楚辩倒小弟,小弟会听从任意改动。

二是实践,政策落地是个很繁复的过程,小弟跟着导师参加过几次和学制有关的政策研讨和通气会,对政策细处的制定以及对落实的理解不会如孩童般那么稚嫩,如果再有什么说“意淫起来了”“傻*不考虑各方利益没有政治智慧”这种无奈的评论,是真的会拉黑删评的!

(3)关于后面的路线。

本来打算的是模仿南北朝的惯例,搞文治改革和宫廷政治,之后裹挟战功和武力来上位,但第二卷写完就发现,小弟的笔力太差了..写起来太无聊了。还是不自讨没趣了,至于走的路线,已有大概的思路,还请小弟慢慢述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